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

學習用 blender

Blender 是一套 3D 建模軟體, 也可以產生動畫.為何要學 blender 呢?因為它免費! 老實說, 剛開始使用 blender 時, 如果不心平氣和用的話,一定會氣死,會很想把它炸掉,想說怎麼會有這麼糟糕的使用者介面,還要折磨自己去適應.但一套免費又強大3D建模軟體,夫復何求? 就只好順著它囉!另外最好透過 youtube 觀看人家怎麼去使用, 或許勉強可以慢慢學習.有幾點初學者可以先嘗試看看:

1. 先用滑鼠右鍵點選物件, 不要以為是取消點選. 因為他就要用滑鼠右鍵點選物件,滑鼠右鍵點選物件,滑鼠右鍵點選物件!!!, 因為很重要, 要說三次

2. 滑鼠中間鍵可以旋轉視界(Viewport)

3. 'Shift' 鍵加 '滑鼠中間' 鍵可以移動泛視圖(pan view)

4. 滑鼠滾輪可以將鏡頭拉近及拉遠(Zoom In/Zoom out)

5. 右邊鍵盤數字鍵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觀看

6. 右邊數字鍵 5 可以在'透視圖'或'垂直面視圖'之間作切換(perspective view/orthogonal view)
    數字鍵 1 切換前視圖
    數字鍵 3 切換右視圖
    數字鍵 7 切換上視圖
7. 右邊數字鍵 0 切換成鏡頭視窗(camera view)

8. 快捷鍵 s 是放大倍數(scaling),快捷鍵 x 選擇沿著X軸(axis-x),快捷鍵 y 選擇沿著Y軸(axis-y),快捷鍵 z 選擇沿著Z軸(axis-z)

9. 快捷鍵 r 用來旋轉物件(rotation)

10.全選/取消全選(All)可以用快捷鍵 a 來切換,不是Esc,不是Esc,不是Esc,也很重要,再說三次.

11.快捷鍵Shift+d 可以產生物件副本(duplication), 相當於複製物件

12.快捷鍵 n 切換物鍵特性編輯工具是否顯示

13.模型要修改時必須在 Edit 模式下, Object 模式只能觀看不能修改.快捷鍵 Tab 鍵用來切換 Edit 或 Object 模式. 或在視窗底下有個狀態工具欄,點選成Edit模式.在編輯模式下要先確認的是: 所點選的物件是 '頂點' 或 '邊緣' 還是 '面', 避免誤選, 可以在編輯狀態的'立方體圖示'去確認 

14.編輯模式下快捷鍵按 b 後(box selection), 可以再用滑鼠點選物件

15.編輯模式下, Ctrl + r 可以將線段/面分割區段(sub divide)

16.編輯模式下,快捷鍵按 e 後, 可以拉伸物件(extrude),

17. Ctrl+j 將兩個物件合併成一個以利編輯(join)

18. 快捷鍵 f 可以將兩端邊緣連接接一起(find, fine ???)

19. 快捷鍵 Alt+m 可以合併(merge)

20. 背景圖只能在 camera view 或 orthogonal view 才看的到.

21. Shift + 滑鼠右鍵可以累積選擇物件, 又是滑鼠右鍵,又是滑鼠右鍵,又是滑鼠右鍵, 再說三次.
選擇到的物件會用橘色顯示.

22. 物件用滑鼠右鍵點選後再拖著物件移動, 可以將它鎖定在移動模式(transform, 此時可以放開滑鼠右鍵)., 或是用快捷鍵 g 鎖定目標物(grab)移動, 之後點擊滑鼠左鍵或是鍵盤Enter鍵放置物件讓它定位.


23. 在編輯工具列有一個磁鐵圖示指示現在抓取(snap)功能是否運作,用滑鼠點擊它變成橘色就表示在運作. 旁邊有針對不同目標物設定約束方式, 可以換看看:
      Volume: 物體內
      Face: 面
      Edge: 邊緣
      Vertex: 頂點
      Increment:累積,也就是前進/後退相對距離的意思(position  += d , 當 d 是負數時是後退)

用快捷鍵 g 來鎖定目標物後,再輸入移動距離(distance)就完成轉移動作.例如 gx2 就是沿著X軸移動2單位.如果同時移動3個座標軸. 可以用 g 搭配TAB鍵. 把逗號用 Tab 鍵取代.例如要前進 1,1,1 單位,可以這麼按: g 1 Tab 1 Tab 1

當抓取(snap)到約束點時會用橘色圓圈表示接點,如果抓取功能不是在increment 模式時,旁邊會再跳出一個工具, 約束物體本身靠近物體時抓取的方式:
      Active:
      Median:當選取多樣物件時,一群物件中心點就是 median
      Center: 物體本身中心點
      Closest:最接近點
物件在移動中,Ctrl鍵用來切換抓取功能是否要啟動或取消. 按住Shift鍵可以讓抓取功能距離更加精細(移動速度會變慢).例如要將物件放在地平面上,可以這樣做:
          1. 產生一個地平面(只要確認 z=0 就可, x, y 其實就是該平面的尺寸).
          2. 開啟抓取功能設定在 Face 約束,本身物體用 closest 就可.
          3. 滑鼠右鍵點選物件,再按快捷鍵 g,開始移動滑鼠將物體與地平面接觸.
          4. 抓取點一旦鎖定,物體便在該平面上移動,最後按滑鼠左鍵就定位.
在旁邊還有一項 Align rotation with the snapping target, 勾選後.當要抓取目標物時,會跟著物件旋轉.這樣就可牢牢將物體放在旋轉平面上了.

24. Shift-s 快捷鍵可以跳出進階的抓取功能, Ctrl + Alt + Shift + c 跳出功能表可以改變中心點.

25. 移動物件時千萬不要抓取中心點那個圓圈, 因為在 3D 空間並無法讓你隨便定位, 唯一可以定位的是靠3軸座標軸(紅藍綠三色箭頭)用滑鼠去拉或旋轉或沿伸,讓物件前進後退旋轉與放大,隨著座標軸跑,這樣才能精確掌控物件所在位置.透過視窗底下編輯列的圖示去切換三種改變物件轉置方式(transformation):
        1. 沿著垂直座標移動 (translate), 使用的圖示是箭頭指標, 功能同快捷鍵 g
        2. 沿著極座標旋軸轉移動 (rotate),使用的圖示是弧線, 功能同快捷鍵 r
        3. 沿著垂直座標軸放大(scale),使用的圖示是方塊斜線, 功能同快捷鍵 s

26. 在3D視窗有一個十字小圈圈稱為3D游標,當新的物件產生時, 就會放在它所指示所的位置..萬一看不到3D游標時,就很麻煩.有時新物件產生時會找不到放那,這時可以用Shift+c將3D游標歸位回到原點的地方.直接按句點會將導航設定到3D游標.Alt+句點會將導航設定到作用中物件的中心.移動或放大或旋轉時都會以導航點當中心.所謂'作用中物件'就是最後挑中的那一個物件.

27.快捷鍵 Shift+a 可以增加新物件, 等同使用滑鼠點選 Add 功能表

28.右上角場景的物件選單裏,眼睛代表物件是否可見(visible)或是隱藏(hide), 箭頭代表物件是否可以被選取(selected),相機圖示代表當製成影片(render to movie)是否成為其中一個角色.

29. 功能表左上角有一個樹狀目錄符號(稱windows type)可以切換成喜好呈現的視窗內容.

30. 在視窗右上角有條斜線區域,使用滑鼠拖拉,可以複製(duplicate)分割出另一個視窗出來, 往下拉就成上下兩視窗,往左拉,則成左右兩視窗. 若要將分割的視窗合併,可以將剛剛斜線區域的地方用滑鼠拖拉(drag&drop)到想要合併的區域就可以了. 如果要讓該視窗消失,拖拉時滑鼠不要放掉,先往上拉再往下放開後, 就不見了.
31. 視窗中上處有個 Screen layout可以選擇不同的呈現方式,也可以自訂或新增.

32.快捷鍵 t 用來切換是否顯示左邊的功能視窗

33. 有幾個選項預設沒有打開:
      a. 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Interface  -> Rotate Around Selection
          可以的話將它勾選, 當旋轉視界時是隨以所選物件當中心, 而非原點.
      b. 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Editing  -> Global Undo Steps 數量修改大一點: 64
      c. 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Input -> Orbit style 改成 Turntable
      d. 如果要修改 Zoom In/Zoom out倒過來, 往下拉到最下面有兩個 invert 選項可以勾選
      e. 如果不喜歡內定的快捷鍵, 可以自行修改:
           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Input -> Window
      f. 將上面數字鍵也摹擬出視圖功能
           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Input -> Emulate Numpad
      g. 鏡頭拉近拉遠以滑鼠為中心,把他也勾選,才不會失去焦點
           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Input -> Zoom to Mouse Position
      h. 修改後在 System tab, Save User Settings 將他存檔,下次打開就生效了

34. 在編輯模式下, 按快捷鍵 w 跳出一些工具選單

35. 快捷鍵 i , inset 像是用 offset 工具

36. 使用 subdivide loop cut 工具 Ctrl+R 時, 若按完滑鼠左鍵,往旁邊拉,接著直接按滑鼠右鍵, 它會正好切成兩半.

37. 編輯工具列(Limit selection to visible)點選後,可讓 box select 選到後面的元件.

38. 右邊板手工具, 可以加入 Mirror modifier 產生對稱物體. 勾選 x 軸直產生左右對稱物, 勾選 y 軸產生上下對稱物, 勾選 Z 軸產生前後對稱物, 對稱物不能修改或選取, 直接改原體就好.勾選 clippin可以避免原體超出界線跑到對稱物那邊去, 但這樣有個問題,當使用 extrude 工具時, 他也不會產生接面間的face.

39. 加入的文字,剛開始是'TEXT', 要在 Edit 模式才能修改該文字字串.中文字型必須要將字型檔路徑設定好, 輸入時要在其他 Editor 上先編輯好.
參考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DY9CXcG364

40.利用 boolean modifier 可以將兩個物體做邏輯運算得出新的物件.

41. 快捷鍵 x 刪除物件

42. 快捷鍵 p 可以將母子件相互連結

43. Ctrl+Alt+Shft+c 設定原點,物體的本體原點並不會改變,只是暫時切換過去.
      Geometry to Origin: 當編輯模式時, 可以重設編輯區的座標原點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物件模式時, 物件原點回歸使用本體原點
      Origin to Geometry: 將原點設在幾合本體原點
      Origin to 3D Cursor:將原點設在3D游標處
      Origin to Center of Mass:將原點設在幾合元件的重心
   
44. 如果真的無法忍受右鍵選物(select)困擾的話,那就將它改用左鍵吧.但這時的3D游標就只能用滑鼠右鍵來放置了,改完記得要存檔(Save User Settings),否則下次重開又不見了:
       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Select With -> Left


45. Alt+C 將文字轉成 mesh

46. Ctrl+U 可以將視窗配置設定存檔

46. 改掉預設的場景 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Themes -> Presets 挑一個喜歡的. 否則用預設的場景灰灰白白,選了東西還搞不清楚,到底是在那種狀態, 我喜歡用 Elsyium,簡單明瞭.選完記得要按Save User Settings存檔

後記:
1.Linux mint17.3用apt-get install blender所安裝版本是 2.69 版, 要升級的話要從 ppa 升級: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ppa:thomas-schiex/blender
          sudo apt-get update
          sudo apt-get install blender

Youtube 教學影片參考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da3VoSoc_TR7X7wfblBGiRz-bvhKpGkS

2.在Linux mint17.3用Blender輸入中文前要先將中文字型檔設定好.將 Font Regular 的路徑設成:
 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wqy/wqy-microhei.ttc
插入中文字串方式是增加一個Text 物件,再選擇Text物件,用TAB鍵切換成Edit模式,就可以輸進去了.試了gcin中文輸入法的確沒問題.輸入完記得再用TAB鍵切回物件模式(Object Mode).

3.但是每次重開 blender 都要設定一遍, 挺麻煩的,設定系統default設定檔:
File -> User Preferences -> File -> File Path -> Font
只能先設定好路徑到:  /usr/share/fonts/truetype/wqy/ 存檔後(Save User Settings),等到要用時還是要在 Font Regular 選取一遍,但不用再找路徑

4.視窗下最下面的 Time line 如果用不到就把他關掉: 滑鼠左鍵點擊右上角不要放,先往上拉,等到大箭頭出現再往下拉,最後再放掉滑鼠鍵, 左邊功能表暫時不用,先按 t 關掉,需要時再按一次t.
這樣子功能表就只剩最下邊邊處, 從最左邊開始,依次序是:

視窗類型圖示:可以將主視窗畫面重新定義

     立方體圖示:3D View
     時鐘圖示: Time line
     圖形圖示: Graph Editor
    ...

 View選單:可以選擇從那個角度去看物體(透視圖)

也可以利用右邊鍵盤數字鍵1,3,7分別是:前/右/上來切換視圖,右邊鍵盤數字鍵5用來切換垂直觀看(Orthogonal View)還是遠景觀看(Perspective view)模式(當要畫元件圖時應該切到垂直觀看模式,分別去看上下左右前後的表面),左上方會顯示目前3D視窗是在那一種觀看模式,最好將數字鍵盤按鍵熟記起來,才能方便切換製圖面,

Select選單:選取物件,快捷鍵a用來全選或取消全選 

通常用快捷鍵比較方便, 但如果忘記,可以打開選單來看看

Add選單:增加物件,通常是用快捷鍵 Shift+a 叫出選單

例如mesh裏面就包含很多基礎繪圖元件,像是立方體(Cube),球體(Sphere),柱狀體(Cylinder)等等

Object選單:有很多功能,可以對物件做一些額外處理

模式選單:通常用快捷鍵TAB來切換物件瀏覽(Object)或編輯(Edit)模式

視圓渲染選單:針對視圖裏物件的渲染

常用的Wireframe(線條),Solid(固態)等.當元件在製圖時通常切換到Wireframe,避免受表面渲染的干擾

導航選單:當旋轉或放大物件時的中心點,該點會當作導航點

Active Element:作用中物件的中心,最後一個挑選的物件視為作用中物件,顏色跟其他挑中的不同,左下角也會顯示.或是按 Alt+句點符號
Media Point:一群選中物件的中心
Individual Origins:個別物件的中心
3D Cursor: 3D游標點, 或是直接按鍵盤句點符號
Bounding Box Center:各物件邊界中心點

雙箭頭圖示:撥弄物件的中心.

當作用時.可看到一群物件旋轉時,其相對位置會隨著變動,但作用中物件不會跟著旋轉.

紅藍綠座標圖示:切換開關

紅色是X軸,藍色是Z軸,綠色是Y軸,當切換到起作用時,旁邊會多出三個圖示:箭頭將它切換成垂直座標軸移動模式(沿著X或Y或Z軸移動),弧線則是切換成球形旋轉模式(固定軸,圍繞物體圓心運動),而線段方塊圖示是切換成物件放大或縮小模式,透過點擊滑鼠去拉紅藍綠線來調整物件放置的位置(translate,rotate,scale)

Transform Orientation:

圖層方塊圖示:共有 20 個方塊,代表不同的製圖層

每個製圖層,一旦有物件放到該圖層, 該方塊圖示就會另外出現一個小圈圈在裡面,單擊滑鼠就可以切換使用中的層面.或是按鍵盤上面數字鍵 1 ... 0 (代表第一層到第十層).配合 Alt鍵,就可以切換第十一層到第二十層.只有被選到的圖層裏面的物件才可被看到(Visible),搭配Shift 鍵可以選取多個圖層一次全部顯示出來.要將選用的物件換到別層,用快速鍵 m.如果要將一個物件放在多個層面,可以用右邊Properties功能面板上第5項的立方體圖示按一下,會出現該物件編輯視窗,在關聯(Relations)面板也有圖層方塊,搭配Shift鍵點選想要置放的層面就可.

圖層鎖鏈圖示:Locking to Scene

Proportional Editing Object Mode: 

磁鐵圖示:啟動移動時智慧卡點模式(Snap),就好像有磁鐵吸住一樣

智慧卡點條件設定選單:當移動物件遇到下面狀態產生智慧卡點

   a. Volume:別的物體內
   b. Face:別的物體的表面
   c. Edge:別的物體的邊線
   c. Vertex:別的物體的頂點
   d. Increment: 座標軸格子點(Grid)
只有當設定不是在 Increment 條件時,才會另外跳出下面要說的圖示(本身物件的對齊點)

移動物件的對齊點選單:

  a. Active: 
  b. Media:一群物件的中心點
  c. Center:物件中新點
  d. Closet:最接近點

當移到別的物件表面時是否跟著旋轉來對齊圖示:在物件旋轉時,要定位在該旋轉面時就相當有用


沒有留言: